航天系統雷擊案例
編輯:2021-08-12 11:49:47
無論是雷電直接效應,還是雷電間接效應,當作用于航天系統上時,都產生嚴重的破壞影響。在半個多世紀的世界航天發展史上,出現過多起由于航天系統直接或間接遭受雷擊,導致電氣設備故障,箭體結構損壞,甚至飛行失利的案例,以下為幾次典型的航天系統雷擊案例。
1961年秋,部署在意大利攜有140萬噸當量熱核彈頭的美國丘比特固體運載火箭在發射陣地多次遭雷擊,受到嚴重損壞。
1969年11月14日,美國利用土星V運載火箭發射阿波羅Apollo 12號宇宙飛船?;鸺痫w后36.5 s,飛行高度達到1920 m時,遭受雷擊。起飛后52.5 s,飛行高度達到4300 m,遭受二次雷擊。宇宙飛船出現電源損壞、遙測信號消失、制導導航系統失效、平臺失控等問題。宇航員及時切換了備用電源,才保證了飛行順利完成[3]。
1981年6月,日本“馬特”固體運載火箭在發射后進入雷層,正巧遭遇落地雷,火箭落地墜毀。
1984年6月上旬,日本反坦克部隊在進行固體運載火箭實戰演練時,遭受雷擊,火箭落地墜毀,同時超高壓大電流傳導到操作臺,操作人員受到不同程度的燒傷。
1987年3月26日,美國利用大力神/半人馬座火箭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基地發射海軍通信衛星,火箭發射后43s受雷電干擾突然失控,浪涌電壓破壞了制導控制計算機,導致星箭俱毀,發射失利[4]。
1987年6月9日,美國在瓦羅普斯發射場試驗5枚小型火箭時,3枚火箭被雷電擊中,雷電觸發火箭自行點火啟動,2枚火箭升空后在預定軌道上僅飛行了4公里后墜入大西洋,發射失利。
1992年7月,美國利用Delta II運載火箭發射衛星,在發射前遭受雷擊,火箭內部設備受到間接效應,所幸防護措施到位,未影響正常發射[3]。
1994年7月,我國某固體運載火箭在進行飛行試驗時,遭受間接雷擊,導致關鍵設備損壞,造成飛行試驗失利。
2005年8月,美國挑戰者號空間飛行器在完成飛行任務返回地面時其附近發生雷擊。雷電對飛行器產生間接效應,所幸未對飛行任務造成影響。
2011年7月,我國某運載火箭在地面待發時附近發生雷電,火箭受到雷電間接效應影響,整流罩內部的某型傳感器出現損壞,未采集到數據。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美國在近二十年內未出現由雷擊導致發射任務失敗的案例,然而我國在近十年仍然會出現由于雷電影響發射任務的情況。這說明目前我國航天系統的防雷措施還不夠完備,與美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航天系統的雷電防護技術需要進一步發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