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避雷指南”
編輯:2021-06-14 16:49:53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贝豪酌葎?,萬物生長。有雷處易生火——雖然春雷在這里是象征著美好的意象,萌發著滿溢屏幕的生機,但“雷”對于紫禁城來說卻始終是安全隱患。 山西防雷檢測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雷火與紫禁城建筑的那些事兒。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以木結構為主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不論何時,防火都是宮中安全的重中之重。明清兩代,宮中建筑周圍都安置有盛水的銅、鐵缸,稱作“太平缸”,用于防范火患。清代時宮中規定,每年小雪至次年的驚蟄期間要“熏缸化冰”。太監們給銅缸裹上棉套、蓋上蓋子,再根據氣候冷暖在院中的太平缸底部燒炭,以防缸中水結成冰耽誤了救火。太原防雷公司
銅缸
即便如此防范,宮中失火依舊頻仍。據不完全統計,從1414年紫禁城建設初具規模,到1911年清王朝滅亡,紫禁城在497年間共發生火災58起。有些火情是出于人禍,還能被及時發現、盡快控制。與人禍相比,生發于天雷的火患轉瞬即至、來勢洶洶,是更可怕的“古建殺手”。 運城防雷檢測
雷擊的普遍特征是多發于較高的地方。前朝三大殿是紫禁城體量最大的建筑,加之聳立于八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之上,使得它們與雷火結下了不解之緣。晉中避雷檢測
永樂十九年(1421年),剛剛建成僅一年的前朝三大殿就遭受雷擊起火,被焚為灰燼;1441年重建后,在1557年再一次驚雷引火,前三殿和文、武樓(今體仁閣、弘義閣),奉天門(今太和門)、左順門(今協和門)、右順門(今熙和門)等一并化為焦土。這一次雷火波及范圍巨大,損失非常慘重。據《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三萬名軍士用五千輛小車才把火場打掃干凈。呂梁避雷檢測
在建成后的兩百年間,前三殿兩次受雷擊起火燒盡,五次被雷擊碎建筑上的正吻。明朝時,僅《明史》和《明實錄》中就記載有紫禁城遭受雷擊導致起火、毀壞建筑16次。清朝時的前三殿區也并不清凈: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雷電擊毀紫禁城西北角樓后,繞過高大的太和殿,又擊毀了比太和殿略矮的體仁閣。 朔州防雷檢測
除了雷擊,三大殿區屢毀屢建的命運還要更為多舛難測,每次重建都不免遭遇二十到三十年的“空窗期”。
在《紫禁城600》App的“三大殿區”有一篇專題文章講述了雄偉大殿的“凄慘身世”
雷擊的危害真可謂是觸目驚心。為了防雷鎮火,古人也用心良苦。 臨汾防雷檢測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又一次被御膳房燒來的大火吞沒。待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時,太和殿的屋檐角上多了一個別有意味的設計:第十只脊獸。大同避雷檢測
不了解脊獸的同學,可以先進入《紫禁城600》App的“太和殿上的第十只小獸”文章充充電
通常,官式建筑檐角上使用的脊獸數量會根據建筑等級和體量不同有所區分,一般不會超過九個。擁有十個脊獸超豪華陣容的太和殿成為全國“孤例”。新增添的第十個脊獸“行什”人身猴臉、背生雙翅,手持金剛杵,形似神話傳說中的雷公形象。既能秉持公正、懲惡揚善,又能掌控雷霆、鎮雷消災,充分體現了古人祈求保佑的小心思。晉城防雷檢測
除了對太和殿的“特殊照顧”外,多數建筑還有另外一種避雷祈愿的做法。長治避雷檢測
古時為了祈求平安,很多古建都在屋頂正脊中心的部位藏有一個金屬制的寶匣。以承乾宮的寶匣為例:其中裝有木刻版印制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金銀銅鐵錫五種材質的五個小元寶,還有“天下太平”字樣的帶孔金錢。古人認為這樣可以防雷鎮火,祈求建筑屹立不倒;但由于寶匣是金屬物體,周遭電場容易產生畸變,有時反而更容易遭受雷擊。如前文提到的承乾宮就曾遭受雷擊,雷電并沒有擊在屋脊兩端較高的吻獸上,反而擊中了屋頂正脊寶匣的位置。 晉中避雷檢測
養心殿寶匣
不論是加脊獸還是藏寶匣,都只代表一份祈求平安的美好心愿,并沒有實際作用。除去祈愿納福外,紫禁城內的建筑在避雷方面也有一些實打實的智慧。早在明代的紫禁城中,一些尖頂、錐形的建筑就已經有了類似于“避雷針”的設計?!蹲辖?00》App中有一篇名為《別具一格的“避雷針”》的專題,詳細介紹了這些顏值與實用并舉的“神秘構件”。
是什么神秘構件呢?進入《紫禁城600》App“別具一格的‘避雷針’”看看
亮閃閃的寶頂接收雷電,再由寶頂連接隱藏在琉璃瓦下的引下線將電流引向地下的接地裝置,實現了頗具勞動智慧的簡易“避雷”功能。 山西避雷塔
現代科學發展,我們逐漸掌握了雷擊的規律。由于故宮周圍有護城河,舊時東南部的地下水位也較高,因而土壤電阻率相對較低。院內又有很多高大的古樹和建筑,使得故宮本身就相對容易落雷。1955年,午門東雁翅樓和雁翅樓東北、東南的角亭遭雷擊受損,為故宮安裝現代的科學防雷裝置一事也因此被提上日程。山西避雷器
現代的防雷裝置包含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個部分,通過將雷電的能量引入大地來防止雷擊生火。
* 圖中裝置僅供示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避雷針啦。我們通常俗稱的“避雷針”其實只是接閃器的一種,是用來接收雷擊的部分,不止有“針”這一種形狀。故宮的避雷針除了考慮實用外還要保證美觀,因而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對于有正脊的大殿,我們在正脊兩端的正吻上都安裝了單支避雷針。 大同防雷檢測
我是太和殿的避雷針
對于有寶頂的建筑,我們沿用了古人的智慧:利用金屬寶頂做避雷針,再把線路隱藏在瓦片下,達到最佳隱蔽。
我是中和殿的避雷針
有些建筑實在是太大,兩端正吻上的避雷針做不到完全保護。對于這類建筑,我們架設了避雷帶。有時還會將脊獸的角或者仙人頭改為金屬制造,作為接閃器使用。陽泉防雷檢測
沒想到吧!我們也是避雷針
從1957年至現在,包括東、西六宮等單檐建筑在內的主體建筑都已經安裝了防雷設施。除了硬件設備外,我們還建立了故宮防雷信息管理系統。為保證防雷裝置的正常工作,故宮古建部每年會對全院700余處引下線進行人工檢測。在這些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防雷設備一年又一年地守護著故宮。一方面是系統監測,一方面是人工巡視,最大程度保證防雷裝置正常工作,時刻護衛故宮古建筑的安全。山西防雷工程
你在參觀拍照時是否嫌棄過這些不起眼的金屬桿和金屬線?千萬別忘記:
它們可是故宮古建名副其實的“生命線”,它們也在很努力地與我們一起守護著故宮的平安。